传薪录
李 过
自永昌二年五月到通城以来,已是极不消停,开始是遭到北港、麦园等地方乡勇强烈抵抗,既之而来又是宿营地的连晚骚扰,真是时来铁似金,运去金成铁。我一堂堂大顺朝竟被追得抱头鼠窜、四地不容。急转的形势使士兵已经不敢闻战,交战就退,连亲兵新将都无从阻止。我无可奈何,难道大顺就此完了吗?还是继希望立足东南,据湖广再争雄吧。直至五月十七日之闻圣上驾崩,这一下真是晴天霹雳,把我炸慒了,完了!完了!我大顺朝连皇上都没了,还有何复国东山再起之希望。炸乱了的心已无头绪,先全力以赴赶往九宫再说,到庙中其所有人都逃走了,见圣上头已被打得稀烂,我之心痛已极,除跟随征战多年之情,但他毕竟是我亲叔叔。当时血涌全身,立即命士兵收殓了皇上,并于就近之地寻找棺材。第二天亲率全军就于九宫山下包围了姜家畈村,勒令其村民交出凶犯,至晚时分无人出首,愤怒的我已经昏头,下令屠村,一时村内哭喊救命之声不绝,只不一时辰将姜姓一族杀得精光,犹不解恨,举火烧尽了姜家畈之房屋,安葬掩埋了圣上的遗体。到此时已茫然无措,几万大军已群龙无首,谁来指挥?用甚么号令三军?今后何去何从?此时的我,重任来时才感力不从心,便与高一功、张鼐商议,通城百姓已得罪,必非是久留之地,于今只可能北去平江再作打算,但通城在在(百姓)已经得罪,不如在此筹粮十日,放纵士兵任意抢夺。于六月初一日三军拔寨齐奔平江,于六月初三日到虹桥,初四至初七日休整了几日。前锋已探得离虹桥五十里之龙门厂极好驻军,水陆路便利,跨江西宁州之界,乡民富庶,田地肥沃。于初八日除留一小部分军外,全往龙门开拔,此地隔县城极远,当二省之边,清兵远道未到,南明力量甚微,暂时成了三不管之地,正好我军休整,于是在此驻扎下来。接踵而来的还是怎么号令三军,我和高一功、张鼐再三商议,为了前后连贯,还是沿用闯王未称帝前之奉天倡义大元帅称号,並继续用遗存之大元帅印信较妥。
我、高一功、张鼐三人中推我为大元帅之事已确定,兵士都是我三人所带,必无异议。心中忐忑,久久不敢打出大元帅旗号,因为直接关系到几万人之生命安全,最怕内部将领如不买帐,引起内讧,自家捕杀,到那时没有谁能收拾残局。几万人的厮杀就会血流成河,就会给平江当地带来灭顶之灾,就与原圣上初衷彻底相违背。不用此旗号难道就自认为匪、占山为王了事?人生最难就是十字道口的徬徨。吾不同于高一功、张鼐,他们不是主将,他们可以随波逐流,我是不能走错棋的,一脚踏错,万刼不回,踌躇不前地度到了七月登场。
初二日吴汝义将军率军也赶到龙门厂,我们合兵一处,就此驻了下来,再次将以何旗号号令三军及与一功、张鼐商议过的方案告知汝义,请其帮拿主意,吴汝义将军认为可行,一则目前其他几位将军联系不上,可暂作权宜之计,以后联系到可重新推举,如大家都同意,不须推举就继续沿用,并各位将军一起沿用。且吴汝义将军完全同意由我任大元帅,印信是现成之物,只就择期于初六日宣布就职奉天倡义大元帅。过了一个来月没打仗的平安日子,兵士们也养足了精神,一经宣布,大家都欢欣鼓舞,就这样我这个大元帅就当上了。
光阴荏苒,太平的日子总是过的太快,北方人的生活本没有南方人讲究,吃饱了穿暖了,北方人就心满意足。可过了太平日子,人心就思动。到了丙戌春末,有些士兵不受约束,与地方发生冲突,干出了几件令人头痛的乱子,一是强嬲,二是偷抢,屡禁不止。是年秋,与吴汝义将军、高一功商定,把人马分开,驻扎到山寨上,一能与当地百姓减少冲突;二来好约束士兵,无公事不得私自下寨;三分开便于打粮筹饷。于是探到黄龙山水源充沛,地势独特,又东阳山可挡江湖之要冲,白岭、石牛、龙公、余公诸寨皆地势险,便于久远。于是分吴汝义将军往宁州之白岭寨,张鼐之兵往守东阳山寨,我和中军主将将老营帅府移至黄龙山建寨,将帅府议事厅立于黄龙寺中,黄龙、白岭、东阳三寨成品字排列,各等距离约四十里之程,互为照应,其他小寨均以便利为要,分隶三个大寨管理。
后来又陆续来平的刘二虎、刘俊、辛思忠、白旺、李孜、杨兴全等等诸将。袁宗第到了湘阴,马进忠、王进才、牛成才也到了浏阳与岳州等地。吾等后来联络一起,统由奉天倡义大元帅指挥,我诸将此后就在湘岳间展开了长期的抵抗清兵的战争。
长住不是一朝一夕,一地驻兵不同于过去的流动作战,长驻平江,打粮筹饷年复一年,普通百姓不能承受,大户门厌烦,易发生抵触,我终朝为着数万人之衣食住行而伤透脑筋。平江人有谚语云:不当家之人不知柴米贵。此时的感受,方知无人能帮其分忧之苦痛。
一日军士报,高一功率兵刼得一布商十一担布,使我突发奇想,兵荒马乱就近商人冒险经商,可否与一些大户协约,由他们献出一些就近山寨的庄田给山寨的兵自耕自食,我军对大户提供一些保护,一则双方自愿,互利互惠,不再产生抵触之关系,二则可让山寨之兵有事做,不至于闲得无事生非,又解决了山寨长久的吃粮难题。通过与龙门的一些大户通气商谈后,居然同意与军订立此协约,于是又试着在虹桥、长寿等地找一些大户,让他们定好每年的捐米、油、布、银子数额,我军签定保障其家人、家财安全之协约,此议终于有很多大户愿意签约。唉,兵荒马乱之时,大家都抱着多求安乐少求财、破费消灾的心情。秀才遇到兵,有理也讲不清,这个道理大家都懂。
通过签协约方式,近寨有田地者都愿献地,较远者献银,就近都献粮、献油、献布,一下子从丁亥年秋起就解决了义军的吃、穿、住这个最伤脑烦人的问题,但大元帅麾下一下子增加了一大堆保护户,就近不动者好说,只须每户签一约为执,兵士见之不敢侵入,另派一人月查一遍,必无人骚扰。可有些大户须跨县经营,就只好事先靠他们要求,泒兵护送,其中一些较有名之大户在山寨中便备有了名册。
如龙门之李大伦、李大庆、张早平、康意生、魏可嘉、吴敬炉、杜海江;金坪之方朝光、叶成生;木瓜之余波杨、余蔚丰、唐焕才等;虹桥之冯金轩、徐石麟、鲁主秋、张小成、唐九生、李庚长、徐国林、徐满星、李文山、李桃山、胡兴全;长寿之胡瑞彩、李百思、方仁里、方振林等都为山寨贡献,山寨也为之提供了保护,与地方减少冲突,融洽了关系,也保障了自身山寨之安全。在清将孔有德两次率兵进攻时,都有当地百姓来寨传信,由于预先得到信报,早已作好准备,两次都把孔有德打得大败而回,孔有德再也不敢与我军作战,后来直到张献忠部入平,把孔有德赶出平江。山寨在平江由于互通声气,指挥统一,在后来与地方融洽中受到了当地多数人的欢迎,为治人者先治其已之鉴可也。 李过随笔记之 (湖北省通城县李自成研究会张毅强收集并整理)